东华大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东华大学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分数线
获得了“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国家二等奖,能申请哪些大学的自主招生?
2018年高校自主招生条件全部做了调整,高校都未明确说明认可哪些文科类赛事,很多家长和考生担心,获得创新英语大赛奖项后,不知道选择哪些高校。一般情况下,联办高校会认可创新英语大赛奖项。
2018年全国创新英语大赛是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
#10年对比# 中国首批培养的18名[_a***_],如今都怎样了?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上个世纪,1985年5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18位新中国首批18位博士学位拥有者的诞生。这18位博士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青年本土“博士梦”的启程!从此,新中国教育的新篇章被揭开!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大家也许会很好奇“中国首批培养的18名博士,如今都怎么样了”?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中国首批18名博士”,那些事:
一.当年博士授予仪式
1985年5月27日,18名首批国内培养并完成学业的博士毕业生【6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6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4名:复旦大学;1名:华东师范大学;1名:山东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从当时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金色国徽”的博士学位证书,从此诞生了中国第一批博士!
PS:有些其他值得关注的事情:
(1)这18名是在当年5月毕业的首批理科博士!同年10月周振鹤和葛剑雄博士(从事历史地理研究)也在当年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成为新中国首批文科博士!
(2)徐功巧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生物学博士
(3)编号为1号的博士毕业证书给予了:马中骐博士。
这18名首批博士除了徐功巧博士(在多伦多大学的病童医院的生物化学系,现已经退休),其余17名博士均在国内的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教育工作!【有的博士已经退休】
PS:徐功巧博士在国内拿到博士学位后,选择了去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为期2年的博士后研究,后来在新泽西州立大学从事2年生物化学工作,后移民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从多伦多大学附属病童医院退休!
三.转眼已是:34年
今年是2019年,距离1985年已经过去了34年!
就像他们说的那样:“是历史把我们推到了这个特殊的位置,我们也承担了历史赋予的重任。”
欢迎大家,关注“大学生生活”!
1983年我国自主培养了18名博士,从此开启了我国博士的“自我生产”。距离1983年已经过去了36年,我国的博士从最开始的18名,到现在的80多万名,博士学位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专业,他们推动了我国的全面发展。
1983年的18名博士中,现在年纪最大的已经是77岁了,而年龄最小的也有67岁了。曾经他们奋战了科研的第一线上,现在他们大多数也都退休安享晚年了。
18名博士中,有6名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别是冯玉琳、黄朝商、马中骐、谢惠民、徐文耀和徐功巧。6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是赵林城、苏淳、单墫、李尚志、范洪义和白志东。4名来自复旦大学,洪家兴,李绍宽,张荫南,童裕孙。另外两名分别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王建磐和山东大学于秀源。
“是历史把我们推到了这个特殊的位置,我们也承担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博士学位证书为001号的马中骐说,1983年之后,18个人各奔东西,再也没有聚过,但每个人都默默记住了责任,那就是要做出成绩,不辜负“首批博士”之桂冠。
因为是我国首批自主培养的博士,他们毕业以后丝毫不敢懈怠,生怕背上骂名,有愧于祖国的培养和选拔。要知道当时博士的选拔是从一万多名的研究生中选***的,可想而知他们身上的压力有多大。他们成功了,说明中国自主培养的博士有能力,并不比西方国家培养出来的差。反之就说明我国现阶段的能力还是不行。
最终他们不辱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国家,向西方世界证明了中国自主培养的博士是在方法和质量上是行得通的。这些人在之后的时间里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提交了一份又一份喜人的成绩单。
从这18名博士之中走出了中科院院士1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位,曾经担任过高校校(院)长或中国科学院所长的有4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领队两位,身体力行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在还未成为博士之前,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身份和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不过正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最后方能成功。他们之中有些人是农民,有些人是工人,有些是老师,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着自己内心的理想。生活没有把他们打倒,反而让他们更加充满力量。
他们的博士学位都是实打实依靠自己的实力获得的,做学术做科研是极其枯燥和乏味的,同时他们又要保证自己不受到浮躁世界的诱惑,坚持着自己的内心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伟大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ervicehomeload.com/post/9705.html发布于 11-27